


教學影片二
從徙置到安居:香港公屋發展歷程與變遷
內容簡介
石硤尾大火促使香港政府正視住屋問題,並迅速興建包寧平房及包括美荷樓在內的第一型徙置大廈,開啟公共房屋政策的歷程,為居民提供安穩的生活環境。七十年代,政府推出「十年建屋計劃」,進一步改善居住條件。影片將介紹五十年代初至今的房屋政策與建築設計,探討其如何回應當時的社會需求與挑戰。
預期學習效果
- 掌握五十年代初至今的公屋政策的發展背景及其社會意義
- 了解不同時期的公屋政策如何回應住屋需求及其背後的考量
- 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和公共政策的關心與了解
講者(排名不分次序)
- 【衞翠芷博士】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客席副教授、註冊建築師。相關著作有《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——香港公屋原型》(2019)及《香港公屋設計變奏曲》(2024)。其中《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—香港公屋原型》更獲德國建築博物館(DAM)2020 年度十大最佳建築書獎及 2021 年香港出版雙年獎(藝術及設計類)。
- 【高添強先生】香港歷史及歷史照片研究者。現為香港海事博物館策展及館藏委員會成員,曾任皇家亞洲學會(香港分會)幹事、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、康樂及文化署博物館專家顧問。相關著作有《香港今昔》、《街角.人情︰香港砵甸乍街以西》、《彩色香港》系列等。